top of page
1987年,蔣經國總統解除「臺灣省戒嚴令」 。
1991年,《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》廢除。
臺灣好像正式告別了過去那個恐怖時期,迎來更好的明天。而結束記者生涯的你,依然心繫陳文成事件,你仍時不時在報紙或雜誌裡,尋找有關陳文成事件的訊息。
漸漸地,你注意到陳文成事件被討論時,開始出現一個有點陌生的詞: 「白色恐怖」 。
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,建立威權獨裁體制,為防止共產黨政權的滲透、消除自由與民主呼聲,時常以國家暴力的方式進行制裁,被稱為「白色恐怖時期」。
追求民主、自由者,都會被政府當作「匪諜」或「叛亂犯」,如雷震「自由中國」組黨運動、美麗島事件等,都受到鎮壓。此時期被監禁、槍決的人當中,雖然有不少真正的地下共產黨員,但也有許多因為言論遭到整肅的民眾。
1960年後,地下共產黨員逐漸被肅清,但白色恐怖氣氛並未消退,國民黨接著將「黨外民主運動人士」與「主張台灣獨立者」同列為國家的敵人。
「原來我所經歷的這三十餘年,就是臺灣歷史中沉重的白色恐怖時期。」你心想。
當時社會上的肅殺氛圍,到處都是的「匪諜就在身邊」標語,
人民則時常感受到「特務就在身邊」,怕遭到有心人士舉報,因此民眾言行舉止總是特別小心翼翼,深怕說錯一句話,就會被警總抓走。
原來,這就是白色恐怖。
bottom of page